阿里腾讯的正面交锋:支付宝被薅羊毛 137 万依然乐此不疲
点击上方“CSDN”,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请问,今年过节你扫码领红包吗?
就在圣诞前夕,有朋友转发了一条消息让我赶紧扫码领支付宝红包,我也试了一下结果领到的就是几毛钱。
其实坦白来讲,多数人并没有将这种方式作为发家致富的途径。但近期发生的“支付宝被薅百万羊毛”事件却着实让我惊了半晌。
支付宝如何被薅羊毛?
根据快科技的一张截图显示,支付宝这次红包活动,有人疯狂赚了137.8万之多,还有的赚了52.5万,而且仍有10万多个红包还在路上。
此次支付宝红包活动规则提到:用户可通过二维码、吱口令、活动海报、链接等途径邀请其他用户来领取红包。当其他用户领取了你的红包,并在实体门店使用该红包后,你就可以得到一笔支付宝赏金,金额随机,最高99元。
也就是说,用户既可扫码获得红包,也可生成自己的二维码给别人扫,在别人获得红包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同样金额的红包。
按照研究以上规则的网友所言,做到百万收入的关键就是拼命转发红包二维码,只要“你流量够大,就可以坐等数钱了。”
作为普通用户,自身线下具备的流量基本就那么多,但对于非普通用户——薅羊毛党们,他们则可通过另外的途径来获取了。例如,冒充支付宝基站群发短信、把二维码贴在共享单车上、甚至街头拦截路人扫码,薅羊毛党尽其所“能”获得这份流量。
潜伏四周的对手
2014年春节前后,微信“抢红包”这个毫无技术成本的创意让腾讯几乎在一夜间成为最重要的在线支付服务商,“微信通往电商的最后一块壁垒在民众的狂欢中被击碎”,《腾讯传》中吴晓波如是写道。
也正是从此刻起,微信支付成为马云的眼中钉肉中刺,并一步一步抢夺下了支付宝的半壁江山。
根据10月 i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Q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由支付宝、微信(财付通)形成的双寡头格局已基本稳定,二者分别占据54.5%和39.8%;而在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双方当时有着82.8%和10.6%的悬殊对比。
依托社交的微信支付,已严重威胁到了支付宝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为了反击微信的社交侵蚀,阿里也开始在社交领域寻求突破,从“旺信”和“来往”的起伏,到财务掌控“新浪微博”和“陌陌”,甚至在支付宝上悄悄上线社交功能。
如去年春节的支付宝“集福”活动,就是阿里对社交的探索。不过,在获得了大量用户的社会关系数据之后,支付宝并没有让多数用户集齐五福,相比以往“见者有份”的运营手段,此次活动后来招致了用户的吐槽。
而随着今年微信提现收费,支付宝因运营成本问题,也被迫与微信一样,将免费改为提现收费。
与此同时,背靠央妈的银行们也开始纷纷亮出“网银”新策,就连一向傲娇的苹果也在今年推出了大额支付补贴的政策。无疑,它们直接进攻了支付宝的核心业务,而支付宝却既没有比微信支付出色多少,也似乎难以预料潜藏的对手。
支付宝为何愿意被薅羊毛?
针对该类事件,有媒体曾联系支付宝方面,对方提到:蚂蚁金服12月18日发布了公告,明确禁止使用滥发短信等破坏用户体验的方式推广(红包)。
支付宝称,他们是12月13日看到52.5元红包截图后发布的公告,并处理了800多个这样的账户,但对于他们已经赚取的钱暂时还不会取消。
这也就意味着冒充支付宝官方进行诈骗、盗取信息等不法行为的人员,支付宝方面将会采取行动。但对于钻规则漏洞的羊毛党们而言,多“薅”一点对阿里并没有任何损失。
其实,从当年的微信“摇一摇”红包开始,到“扫码”红包,朋友圈分享“集福”等多种形式,最终能打动用户完成这一连贯复杂操作的无非三点:
一是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比如春节等节假日;
二是有亲密的朋友圈子、长辈圈子;
三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对这类不大的红包有一定需求,比如商店支付减免、外卖订餐减免。
在多数用户心中,支付宝代表的是支付额高但活跃度不高,而微信虽然支付额小,但依靠微信平台活跃度高。对于支付宝而言,社交属性的不足,使得其更需要通过这种红包活动的方式,叫醒“沉睡中”的用户,同时提升支付宝App的打开率。
而背后的尝试就在于,当互联网红利结束、平台型公司形成之时,线上流量已基本枯竭。用户流量的争夺早就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要的则是用户时长。也就是说,目前一个用户不会持续停留在某一个产品上,而是被多个产品严重碎片化了。
互联网平台公司对用户数量的争夺,早已悄然上升到对用户的时间争夺。
对于阿里而言,尽管在移动支付时代已经占据了先手,但如果缺少了用户在支付宝平台上停留的足够时间,将很难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因为,在移动支付平台上更重要的是数据,精准的用户数据,才得以形成数据闭环。
有网友近日发现:支付宝存在刷大额红包逻辑漏洞,复制以下代码打开支付宝即可无限刷大额红包。不信你试试?
————— 推荐阅读 —————